让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华东中心农科TALK沙龙“智能农机专场”成功举办
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如今的“金戈铁马”,从昔日的“人畜劳作”进化到现今的“机器换人”,农机装备正催生出澎湃动能。3月28日,华东中心人才会客厅系列沙龙“农科TALK”第一期活动——智能农机专场在华东中心展厅成功举办,沙龙现场邀请了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农机化发展与智能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金诚谦作为主讲嘉宾,分享主题围绕“农机装备数字化转型、智慧农场、谷物收获机作业质量数字化在线监测技术、大豆机械化智能化收获技术与装备”等展开,吸引了40余人现场参会。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议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催生、怎样发展,值得思考。金诚谦主任首先从“让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发力农机装备数字化转型,培育智慧支撑”切入,解释了新质生产力并讲解了农机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转型的路径与方法以及转型后的智能农机装备的特点。
刘政博士分享了《智能农机技术及装备在智慧农场中的应用与实践》,智慧农场以智能化自主作业农机装备为核心,以全方位农田信息数据综合分析决策为驱动,以全天候云端管理为手段的大田智慧农场解决方案,针对大田耕种管收全环节农机装备,创新机路协同、多机协作的全路径规划方法,突破自反馈调控关键自动部件、作业质量参数在线检测与调控技术,集成研发QM400系列大田全环节自主作业智能装备系统。“云端大脑”通过全天候农情监测与大数据分析决策制定农事计划,并自动下发给智能装备,进行自主、高效、高质量的生产闭环。
陈满博士分享了《谷物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数字化在线监测技术》,智能化高质收获能够有效地提升种植效益,收获质量在线监测是智能化高质收获的核心技术之一,突破收获质量在线检测技术有助于提升谷物智能化收获水平,为智慧农场发展奠定基础。
倪有亮博士分享了《大豆高质低损机械化智能化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分别从大豆机收现状与问题、大豆机收技术研究进展、大豆机收技术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战略物资,2023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1.57亿亩、产量2084万吨、进口量9940.9万吨,我国大豆生产整体形势仍日趋严峻、消费量巨大,机械化收获是大豆生产过程重要一环,直接决定大豆实收产量、质量,目前市场上主流机型收获大豆损失率>10%、破碎率>8%、含杂率5%~10%,如何提升大豆机收质量、降低收获损失,对提升我国大豆产能、促进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华东中心致力于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积极为入驻团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精准化的服务,针对团队的个性化、多样性、差异化的服务需求特点,真正为团队及孵化企业排忧解难、为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发展保驾护航。通过举办沙龙、政策培训、经验分享会等活动,组织团队进行产品展示、观点分享和项目路演等,促进创业团队和专业服务团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创业团队的产品技术快速形成规模、具备市场化运作能力。未来,中国农科院华东中心人才会客厅沙龙“农科TALK”将继续联合产业链伙伴举办系列沙龙活动,请持续关注!